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2个芍药品种大富贵与红艳争辉为材料,测定了芍药蕾期不同叶位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现蕾初期叶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基部、中部、顶部,至现蕾末期,以中部叶面积最大;不同叶位的叶面积随着花蕾的发育不断增大,现蕾30 d叶面积达到最大,约为现蕾初期的3倍;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在蕾后10 d迅速增大,之后增加幅度降低,大富贵高于红艳争辉;现蕾初期叶位越高,SPAD值越低;不同叶位叶片的Pn值随着生长发育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蕾后30 d的Pn值约为现蕾初期的3倍,大富贵的Pn值高于红艳争辉,不同叶位叶片的Pn值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2.
芍药AP1(APETALA 1)基因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克隆芍药AP1基因(登录号为KC354376)的基础上,运用CHIPS、CUSP和CodonW在线程序,分析芍药AP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与其他物种的AP1基因以及模式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芍药AP1基因大部分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29种偏好密码子(RSCU值>1)中,偏好性较强的有CCA、AGG、TCA、GTT(RSCU值≥2);通过比较12种植物的A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发现AP1基因在芒果和梨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芍药和牡丹等植物中的表达水平一般,并且大多偏好以A/T结尾的密码子,这可能与该基因的特殊功能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芍药科中芍药与牡丹聚为一类,梨和碧桃聚为一类;在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上,芍药AP1基因与酵母基因组的差异小于与大肠杆菌和拟南芥基因组的差异,酵母真核表达更适合作为芍药AP1基因的外源表达系统。本研究结果可为芍药AP1基因在遗传改良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植物、选择较佳的外源表达系统以及提高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The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of tree peony ‘Wulong Pengsheng’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ulture methods, and holdfast on rooting.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change during rooting was also observed using the method of paraffin se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for rooting was IBA 3.0 mg·L-1 + NAA 0.6 mg·L-1. The treatment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4℃ for ten days was benefit to rooting, and the rate could reach 75.67%. It was identified that the adventitious root primordia of shoot in vitro originated from the vascular cambium cells, especially, the cross areas of cambium and pith ray and they started to differentiate at the 5th day and lasted to the 12th day. If the shoots were cultured in the root inducing medium for 12 days, it would lead to not only descend of rooting rate, but also showing callus of stem base, and leaf senescent. However, if they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medium without hormone in time, the root primordial protruded the epidermis and developed normally after 5 days’ culture.  相似文献   
74.
杨德翠  张玉喜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3,40(8):1583-1590
 以牡丹柱枝孢叶斑病病原菌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处理的牡丹‘鲁菏红’叶片为材料,根据已发表植物PR1的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命名为PsPR1。该序列全长为744 bp,5′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42 bp和225 bp。该基因有47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8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14.8 kD,等电点(pI)6.19,具有典型的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多种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牡丹萼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正常生长的叶片中最少。该基因受病原菌C. canadense和信号物质SA的显著诱导,分别在处理的24 h和12 h达到最高峰,说明PsPR1可能参与了牡丹的抗病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75.
芍药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祥云  郭先锋 《园艺学报》2013,40(9):1805-1812
 从芍药属组内及组间杂交育种两个方面综述了芍药属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组内育种成果 主要为黄牡丹杂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品种群和杂种芍药,组间育种成果则以Itoh 杂种为主;已 有的优异新种质主要为欧美日等国家创制;中国芍药属杂交育种成果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建议未来中 国芍药属杂交育种工作应从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国外优异种质引进、亲本组合选配、杂交障碍机制深入 研究及育种工作持续开展等5 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6.
武晓林  李敏  刘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14-10915,10921
[目的]比较牡丹皮与白芍的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牡丹皮和白芍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牡丹皮和白芍在入药时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77.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8.
牡丹鳞芽诱导与增殖过程中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鳞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品种类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取材时间、暗处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其质量浓度、继代周期等因素对鳞芽诱导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鳞芽诱导的主要因子是品种和采集时间,鳞芽适宜的采集时间为01-02月;不同GA_3质量浓度、暗处理和基本培养基对鳞芽诱导的影响较小;牡丹试管苗增殖中,4种基本培养基类型相比较,MS+Ca~(2+)效果明显;培养基中添加6-BA和IAA对试管苗增殖率有一定影响,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Ca~(2+)6-BA 2.0 mg·L~(-1)+IAA 0.3 mg·L~(-1),增殖培养适宜的继代周期为35 d.  相似文献   
79.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以四川牡丹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亚历山大染色法、TTC染色法及I2-KI染色法,测定四川牡丹花粉的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天花粉即具有活力,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开花后1~7 d,用4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亚历山大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极其显著(P<0.01)。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I2-KI测定结果最接近离体萌发法。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实验周期、实验过程和药品保存方法等因素,I2-KI染色法适合四川牡丹野外人工传粉之前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粉活力。这为探讨四川牡丹濒危的原因、保护种质资源、开展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